大愛照護服務集團

照護知識
2025.06.30
心血管疾病不適只有冬天才會發生,炎熱的夏天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
心血管疾病不適只有冬天才會發生,炎熱的夏天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

近日各地高溫炎熱,除了要小心熱傷害,醫師提醒,雖然心肌梗塞較常見於寒冷季節,但高溫易使身體脫水、電解質失衡,增加心臟病風險,心血管疾病患者應留意血壓變化、避免突然溫差大,尤其要注意午後及傍晚。

Full bright sun in the blue sky
近日各地高溫炎熱,除了要小心熱傷害,醫師提醒,雖然心肌梗塞較常見於寒冷季節,但高溫易使身體脫水、電解質失衡,增加心臟病風險。(示意圖/Getty Images) (fhm via Getty Images)

衛生福利部今天公布,6月1日至26日期間,總計已有573人次熱傷害就醫。這項統計所定義的熱傷害,包括熱及光之影響,如中暑、熱暈厥、熱痙攣、缺水性中熱衰竭等,以及氣候過熱、人為因素過熱等過熱導致意外事故。

除了要小心熱傷害,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郁安,近日透過新聞稿提醒,高溫環境容易導致身體出現脫水、電解質失衡,增加心律不整及心肌梗塞等嚴重問題。

陳郁安解釋,心肌梗塞雖然較常見於寒冷季節,但在高溫下,人體為了散熱,周邊血管會擴張,血壓因此下降。若下降幅度過大,可能造成腦部和心臟的血液灌流不足,進一步引起昏厥或短暫性腦缺血。

加上夏季因大量出汗,導致脫水與電解質失衡,陳郁安說,更容易增加血液黏稠度、血栓形成風險,以及心肌梗塞發生機率,尤其是午後及傍晚高溫累積的時間。

陳郁安提醒,高血壓、冠心症等慢性病患者、年長者及吸菸族群,更應特別注意夏季高溫的影響。家中有心血管疾病患者應隨時注意自身血壓變化,尤其夏季室內外溫差大,應避免突然從冷氣房走入高溫的環境,以免血壓劇烈波動。

陳郁安建議民眾,應盡可能避免在烈日下長時間活動,外出時務必做好防曬及補充水分,並適時補充電解質以維持體液平衡。日常生活中,落實健康飲食、適量補充蔬果、避免高鹽、高糖、高脂食物,並定期運動,能有效降低夏季心臟病風險,享受健康且安全的夏日生活。

 

 

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
 A級單位  關心你的健康~heart

電話:04-7290006 / 04-7565035 别怪没有提醒你!这些工作电话礼仪得掌握-新华网

參考網址: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%E5%A4%8F%E6%97%A5%E7%82%8E%E7%86%B1-%E9%86%AB%E5%B8%AB%E7%A4%BA%E8%AD%A6%EF%B8%B0%E9%AB%98%E6%BA%AB%E5%A2%9E%E5%8A%A0%E5%BF%83%E8%87%9F%E7%97%85%E9%A2%A8%E9%9A%AA-035609869.html

關於大愛
課程/活動
社群分享
回首頁
Copyright ©2021 大愛照護服務集團 All rights reserved.
Design by 心詠設計實驗所 HeartTalk Desig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