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自異鄉的照護者
自2014年開辦的「移民工文學獎」是讓移民工發聲的重要管道之一,其中看護工的投稿量一直占據大宗,創辦人張正談及此現象:「若以生活與工作的環境來說,在移工族群裡,家庭移工(幫傭與看護工)的稿件數量也高於人數比例。
故事的Loso Abdi 的丈夫發生車禍,家庭經濟拮据,「她」不得不離開孩子,遠赴異鄉工作。面對仲介提出的任何要求,只能點頭答「是」。在不平等的工作條件下,走進陌生家庭擔任看護工,照顧天生殘缺的小女孩:「除了閃閃發光的美麗眼睛,她的四肢幾乎都不是『活著』的。她的手腳都很瘦小,像是沒長骨頭一樣。除了哭聲和尖叫聲,就沒有其他聲音從她嘴裡發出了。」瘦小身軀從此牽引她的心,在母性本能下,「她」對小女孩的「愛」漸漸超越一紙合約。
面對印尼的家,「她」當然渴望一家團圓,但丈夫腳傷未癒,孩子讀書需要錢。在台灣雇主的家中,先生與太太是雙薪家庭,無暇照顧生病的孩子。主角與小女孩之間的情感日益加深。甚至,小女孩第一個會說的詞語不是「媽媽」,而是「阿姨」。敏感的主角很快察覺太太情緒的異樣,身為母親本該為孩子開口說話感到欣喜,但孩子卻不是喊她。